广东推进“金融+海洋”工程 资金活水润泽全产业链
湛江雷州半岛西部的北部湾海域的深远海养殖平台“海威1号”。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张令
天刚蒙蒙亮,湛江市雷州覃斗镇流沙港码头已是一派忙碌的景象,渔民操控着吊船将捕捞好的金鲳鱼整筐运上船,打包装车运往加工厂。
渔民陈先生在流沙港从事金鲳鱼养殖10多年,现有深海网箱28个。随着养殖规模日益扩大,流动资金不足成为首要难题。
(资料图)
“金鲳鱼的养殖周期较长,一般在半年以上。”陈先生说,买饲料要先付款后发货,一天的饲料费就需要2万元左右。邮储银行湛江市赤坎支行主动上门为他办理了200万元的纯信用的“金鲳鱼产业链贷”,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在金融“活水”的滋养下,越来越多的养殖户望海而兴,广东“蓝色粮仓”更加丰盈。今年以来,广东明确提出实施“金融+海洋”工程。在政策号召下,支持海洋牧场建设成为多家广东金融机构的业务“新蓝海”,通过加大金融资源投入,“活水”源源不断流向海洋牧场建设,润泽海洋经济全产业链。
融资输血,“贷”动海洋牧场新经济
日前,在惠州市惠东县的小星山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一方海(广东)海洋牧场有限公司(下称“一方海”)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养殖配套设备。不远处,上百个彩色“圆环”整齐排列,而“圆环”下的海水里则藏着一口大网,成群的鱼儿就在网箱里“安营扎寨”。
一方海负责人介绍,该公司是广东省重点项目“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的主体投资公司,2021年3月至今,该项目现已投入超2500万元用于网箱建设。然而,随着海洋牧场建设的深入推进,公司面临的资金需求越来越大。
海洋牧场前景广阔,持续资金投入是其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如何发挥金融力量赋能海洋牧场发展?
为缓解一方海的融资压力,惠东农商银行以信用方式和优惠利率为其发放500万元长期贷款。在贷款的支持下,一方海在小星山海域建成海上塑胶网箱147口,并带动当地鱼苗加工、生态旅游、特色餐饮等上下游渔户、合作社同步壮大,有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今年5月,在广东省农信联社举办的银企集中签约大会上,惠东农商银行向一方海授信2.5亿元,助力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同时,惠东农商银行还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为其量身打造了一整套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企业“轻装快跑”。
今年以来,广东发布了《2023年广东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提出实施“金融+海洋”工程,助力形成海洋牧场新增长点,开拓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各金融机构闻令而动,纷纷针对海洋牧场建设制定专属服务方案。如农行广东省分行出台金融服务海洋牧场发展“十条”措施,交行广东省分行将海洋牧场作为海洋金融重点工作方向之一,广东农信承诺未来三年投放800亿元助力广东渔业高质量发展……
在阳江市,海洋渔业是当地支柱产业,形成了从捕捞养殖到水产品加工、冷链仓储和物流上下游产业链。“有货物存储在冷库就能贷款,今年终于可以大胆收购了。”阳江市某大型水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刘先生感叹。
伴随着产业链的完善,创新型信贷产品供给力度也在不断加大,金融机构着力在“养殖—加工—冷链仓储—销售”全产业链上下功夫。因为缺乏抵押物,传统的金融产品很难满足该行业的融资需求。近日,农行阳江分行成功为刘先生的企业发放了首笔950万元的“海洋牧场冷链贷”贷款,解决了企业的“弹药”缺口。
农行阳江分行负责人表示,该行根据市场需求和水产品行业情况,依托龙头冷链仓储企业,由其提供有效担保,为下游水产品养殖和加工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创新推出了“海洋牧场冷链贷”这一金融产品,助推当地“海上粮仓”构建走上快车道。
保险护航,织密保障“安全网”
“靠海吃海,看天吃饭”,这句俗语道出了海洋牧场的高风险性,尤其是面对大自然等不可抗力因素。一旦发生灾害,海上养殖产业将面临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现代化海洋牧场的高质量发展,背后离不开保险业织密“安全网”。
8月17日下午,中华财险珠海中心支公司收到珠海万山海洋开发试验区社会事业局发来的气象报告,第一时间联系参保了鹤洲新区海水网箱养殖风力指数保险的养殖户报案,并迅速启动快速理赔通道,将283万元赔款支付到了受灾养殖户账户。
“报案后,2个小时就把钱打到了我们账上,有效弥补了损失。”珠海市强森海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冼先生感叹赔付效率之高。据他介绍,该公司目前主要养殖军曹鱼、石斑鱼、金枪鱼等高价值海产,此前,虽然多次遭遇台风造成损失,但长期面临“参保无门”的困境。
近年来,广东保险业正不断丰富产品供给,加快构建多元化海洋牧场保险产品体系。中华财险珠海中心支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上述这款海水网箱养殖风力指数保险,由区级及以上气象部门出具气象报告达到约定的最大风速后即视为保险事故发生,保险公司即按照约定进行赔偿,可有效帮助受灾的养殖户复工复产。
深远海养殖,更离不开保险的护航。
7月,台风“泰利”在湛江登陆。人保财险湛江分公司第一时间启动海洋牧场专项绿色赔付通道,预赔付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海威一号”桁架式养殖平台、湛江海边姑娘公司等深海网箱累计超580万元,帮助企业恢复正常生产。
“台风刚过,赔款就到账了,并且保费由财政补贴60%,我们只需要交40%。”湛江市海边姑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梁欣颖介绍,政策性保险让海上“牧民”有了保障,发展底气更足了。
揭阳市惠来县,是广东最大的鲍鱼产区。但鲍鱼属于季节性农产品,产量容易受极端天气以及市场供需等影响出现较大波动,进而影响价格。如何消除养殖户致富路上的“拦路虎”?广东人保财险联合瑞士再保险北京分公司,在全国首创“鲍鱼苗养殖台风灾害+价格指数综合保险”,价格指数部分约定了在保险期内未发生台风灾害而鲍鱼苗在集中上市期间价格发生下跌时的赔偿原则。目前,该项目已为惠来县34个鲍鱼养殖企业提供风险保障6.73亿元。
近年来,广东保险业还积极为海洋牧场的海上养殖设施、海洋养殖工船、货物运输、从业人员等,提供财产安全、水上货物运输、船上从业人员人身意外险等商业险种保障。各家保险公司不断完善“保险+科技+防灾”模式,为海洋牧场建设构建起“保防救赔”一体化服务体系。
机制创新,金融活水全链路“驰援”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资金向涉农领域发放贷款108.4亿元,其中2.6亿元投向海洋牧场领域,惠及市场主体188家。
此外,政策支持下的海洋牧场金融配套措施不断完善。信用村“整村授信”、海洋牧场“整域授信”等新机制新模式也在进行积极探索,推动信用建设成果转化,支持小微海洋养殖主体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引导金融机构对116万农户和4218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授信,金额分别为3017亿元和235亿元;对1.1万个信用村实施“整村授信”,金额2030亿元,惠及涉农主体49万个。
然而,各地的海洋经济资源禀赋不同、产业特色各异,如何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助力产业发展?广东金融机构紧盯海洋牧场全产业链条,不断创新金融产品,给予全链路“驰援”。
在阳江市,工行阳江分行通过对闸坡镇某渔业公司所养殖约580公顷的花蛤可形成的碳汇量进行核算评估,将养殖花蛤可实现的预期碳汇收益权质押作为增信手段,发放海洋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200万元。
产品和服务推陈出新,让海洋经济发展得到多维度金融保障。
如今,针对海洋牧场的金融创新正在南粤大地百花齐放。在江门台山,建设银行台山支行创新“海洋牧场贷”,为台山某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投放贷款254万元,解决了其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湛江雷州市支持“陆海接力”,农商行可以运用“海洋牧场贷”系列的“渔家福”“养殖宝”等产品,使用渔民的油价补助款账户、养殖户的滩涂使用证、渔民的仓储仓库等作为担保,通过灵活组合各种担保方式,有效解决缺乏抵押物的问题。
在阳江海陵岛,当地农商银行深入参与“闸坡中心渔港水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建设,不但为承建商、运营商提供建设期信贷资金支持,还大力支持冷链物流等临港企业升级改造,帮助该渔港建成配套齐全的渔业经济综合体,一改传统渔港“小散乱”的面貌,辐射带动当地水产品交易、制冰及冷链物流运营、餐饮旅游配套等涉渔经济全面提升。
渔船归港、渔民欢笑,在广东,金融创新“千帆竞发”,擎动海洋牧场发展乘风破浪。通过提供融资、风险管理和技术支持等服务,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正在加入海洋牧场建设,让金融服务在蓝色海洋碰撞出“新火花”。
记者观察
推动金融要素加速向海洋牧场聚集
当前,广东大力发展现代化海洋牧场,促进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越来越多的金融资源加入支持海洋牧场的全链条建设中。
然而,海洋牧场相关产业并非传统金融机构青睐的行业。
从银行角度来看,海洋牧场企业大多缺乏抵押物,部分农户及小微企业规模小、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弱,一直是信贷痛点所在。
从保险保障来看,海洋牧场生产环境复杂,与风浪潮涌为伍、与暴风高温相随,船舶碰撞、疫病污染等影响经营稳定性,面临较大风险。
因此,保险“不敢保”、银行“不敢贷”等问题仍然存在。未来,需要进一步挖掘金融潜力,推动金融要素向现代化海洋牧场加速聚集。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离不开现代化的海洋金融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针对海洋牧场存在的投入大、风险大的特点,单靠一家企业无法解决结构性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海洋金融服务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海洋产业发展、海洋科技创新等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全力支持海洋强省建设。
此外,紧抓海洋牧场的产业机遇,金融机构也应更加主动发力拥抱“新蓝海”,用足用好国家优惠政策,创新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如特色信贷产品、地方特色险种、蓝色债券等,拓宽服务领域,全方位支持涉海企业发展,打通金融惠企、惠民“最后一公里”,为海洋牧场崛起注入澎湃的金融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周美霖张艳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