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质量就业铺就青春“底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江苏开展“就业扬帆 政策护航”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周活动、重庆组建“一库一站一平台”、四川启动“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陕西出台19条措施助力稳就业惠民生……眼下,正值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后50米”冲刺的关键时期,各地纷纷出台创新政策,助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人社部6月14日称,2022年末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约8.8亿人,人口红利没有消失,新的人才红利正在形成,在就业方面,将强化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强化重点保障稳定劳动力供给。而其中,高校毕业生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一方面,2023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大;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受教育水平高、视野开阔、闯劲十足,就业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释放人才“红利”。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及“就业”一词近30次,其中,要求“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政策落地,让稳就业促就业的政策“红利”成为高校毕业生的民生福祉。我国市场主体总量超过1.7亿户,是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助企纾困稳岗扩容是关键。贷款贴息补助、专普惠金融政策、定向税收优惠,聚焦“高精尖缺特”,这些政策可迅速激发活力、扩大就业容量,让企业开拓更多市场性岗位,使企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人才缺口巨大的新业态或新兴产业正日益成为大学生就业蓝海,因此,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基础保障就至关重要。对灵活就业人员延长各类补贴期限、权益保障制度、劳动关系认定等政策方面的保护要落在实处,努力解决毕业生群体就业的“后顾之忧”,让大学生敢于“破局”,在新业态中寻找新的生机。
高校是毕业生走好“毕业路”的“护航者”。对于许多毕业生而言,缺乏职业规划和就业信息是主要困难之一。基于这些现实问题,高校做好“供需匹配”,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咨询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设立职业指导中心,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市场的动态,并提供就业信息和资源,如开展“万企进校园”、“访企拓岗促就业”等活动。同时,推动就业服务前延,实时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与社会加强合作,搭建政、校、企合作平台,对还未高质量就业的毕业生给予重点关注、重点服务、重点帮扶,提供见习岗位,如江苏“新开发10万个高质量就业见习岗位”,实现校企对接、岗位推荐、就业指导等全方位、兜底式服务,为毕业季注入新希望。
“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高校毕业生从调整择业心态入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有利于于成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近年来,国家在宏观上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推动财政、产业、开发等方面向毕业生倾斜,让毕业生到基层施展才干,比如“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计划”、“西部计划”、“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并发放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等奖励政策,使毕业生不仅“下得去”,还能“留得住、干得好”。基层舞台无比广阔,基层大有可为,选择基层工作意味着投入一项具有无限挑战和可能的事业,同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到基层建功立业,服务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对毕业生来说,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勇当开路先锋,争做事业闯将,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社会各界力量需要共同努力,让高校毕业生以高质量充分就业,为强国宏图注入强进动能。(毛奕涵)
[编辑:奚柯柯]